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

齦交穴


(28) 齦交穴


(28) 齦交穴 
[定位]在上唇內,唇繫帶與上齒齦的相接處。
[主治]齒齦腫痛,口臭,齒衄,處鼻淵,面赤頰腫,唇吻強急,面部瘡癬,兩腮生瘡,癲狂,項強。




兌端穴


(27) 兌端穴 



(27) 兌端穴 
[定位]在面部,當上唇的尖端,人中溝下端的皮膚與唇的移行部。
[主治]昏迷,暈厥,癲狂,癔病,消渴嗜飲,口瘡臭穢,齒痛,口噤,鼻塞。





水溝穴


(26) 水溝穴



(26) 水溝穴

位於人體的面部,當人中溝的上1/3與中1/3交點處。

解剖: 在口輪匝肌中;有上唇動、靜脈;布有眶下神經支及
             面神經頰支。

主治:顎關節症、顏面神經麻痺、腰或背部僵硬或疼痛、落枕、
            小兒驚風。

美容功效:臉部浮腫、臉部斑點、搔癢、嘴部周圍細紋、疹、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使臉色紅潤有血色、改善細紋。





素髎穴


(25) 素髎穴 



(25) 素髎穴 
[定位]在面部,當鼻尖的正中央。
[主治]鼻塞,鼻衄,鼻流清涕,鼻中肉,鼻淵,酒鼻,驚厥,昏迷,新生兒窒息。




神庭穴


(24) 神庭穴

 

(24) 神庭穴

在頭部,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.5寸。

解剖:有額動、靜脈分支。分佈著額神經分支。

主治:頭痛、目眩、眼睛充血、腫脹、疼痛、鼻炎、鼻塞、流鼻水、
            心神不寧、失眠、中風。

美容功效:改善臉部浮腫、黑眼圈、讓臉色紅潤有血色。







上星穴


(23) 上星穴



(23) 上星穴

位於人體的頭部,當前髮際正中直上1寸。

解剖:在左右額肌交界處;有額動、靜脈分支,顳淺動、靜脈分支;
            有額神經分支。

主治:頭痛、目眩、眼睛充血、腫脹、疼痛、迎風流淚、近視、
            視力不良、鼻炎、鼻塞、流鼻水。

美容功效:改善臉部浮腫、黑眼圈、讓臉色紅潤有血色。 










囟會穴


(22) 囟會穴 



(22) 囟會穴 

在頭部,當前髮際正中直上2寸(百會前3寸)。

解剖:在帽狀腱膜中;有左右顳淺動、靜脈吻合網;布有額神經分支

主治:頭痛、目眩、鼻炎、流鼻水、失眠、嗜睡、高血壓、中風。

美容功效:預防掉髮、禿頭、讓臉色紅潤有血色。





前頂穴


(21) 前頂穴 



(21) 前頂穴

在頭部,當前髮際正中直上3.5寸(百會前1.5寸)。

解剖:在帽狀腱膜中;有左右顳淺動、靜脈吻合網;布有額神經分支
            和枕大神經分支會合處。

主治:頭頂疼痛、偏頭痛、目眩、眼睛充血、腫脹、疼痛、視力不良
           、鼻炎、鼻塞、流鼻水、中風、高血壓、浮腫。

美容功效:臉部浮腫、鬆弛、黑眼圈。 







百會穴


(20) 百會穴 



(20) 百會穴 

於頭頂正中心,可以通過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,(或以兩眉頭中間向
上一橫指起,直到後髮際正中點。)

解剖:在額肌中;有額動、靜脈;布有額神經內、外支會合支。

主治:頭痛、腦部疲勞、目眩、視力不良、眼睛充血、鼻塞、耳鳴、
            聽覺異常、胃下垂、子宮下垂等臟器下垂、慢性腹瀉、單側麻

美容功效:改善臉色蒼白無血色及臉部鬆弛、細紋、肌膚粗糙、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黑眼圈、掉髮、掉眼毛、口眼歪斜。 











後頂穴


(19) 後頂穴




(19) 後頂穴 
[定位]在頭部,當後髮際正中直上5.5(腦戶上3
[主治]頭痛,眩暈,項強,癲狂癇證,煩心,失眠。





強間穴

(18) 強間穴 



(18) 強間穴 
[定位]在頭部,當後髮際正中直上4(腦戶上1.5
[主治]頭痛,目眩,頸項強痛,癲狂癇證,煩心,失眠。





腦戶穴


(17) 腦戶穴 




(17) 腦戶穴 
[定位]在頭部,後髮際正中直上2.5寸,風府上1.5寸,枕外隆凸的上緣凹陷處。
[主治]頭重,頭痛,面赤,目黃,眩暈,面痛、音啞,項強,癲狂癇證,舌本出血,癭瘤。





風府穴


(16) 風府穴 




(16) 風府穴 
[定位]在項部,當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,枕外隆凸直下,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處。
[主治]癲狂,癇證,癔病,中風不語,悲恐驚悸,半身不遂,眩暈,頸項強痛,咽喉腫痛,目痛,鼻衄。





啞門穴


(15) 啞門穴




(15) 啞門穴 
[定位]在項部,當後髮際正中直上0.5寸,第1頸椎下。
[主治]舌緩不語,音啞,頭重,頭痛,頸項強急,脊強反折,中風屍厥,癲狂,癇證,癔病,衄血,重舌,嘔吐。




大椎穴


(14) 大椎穴 




(14) 大椎穴 
[定位]在後正中線上,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
[主治]熱病,瘧疾,咳嗽,喘逆,骨蒸潮熱,項強,肩背痛,腰脊強,角弓反張,小兒驚風,癲狂癇證,五勞虛損,七傷乏力,中暑,霍亂,嘔吐,黃疸,風疹。





陶道穴


(13) 陶道穴



(13) 陶道穴 
[定位]在背部,當後正中線上,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
[主治]頭痛項強,惡寒發熱,咳嗽,氣喘,骨蒸潮熱,胸痛,脊背痠痛,瘧疾,癲狂,角弓反張。




身柱穴


(12) 身柱穴


督脈 

(12) 身柱穴 
[定位]在背部,當後正中線上,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
[主治]身熱頭痛,咳嗽,氣喘,驚厥,癲狂癇證,腰脊強痛,疔瘡發背。





神道穴


(11) 神道穴 



(11) 神道穴 
[定位]在背部,當後正中線上,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
[主治]心痛,驚悸,怔忡,失眠健忘,中風不語,癲癇,腰脊強,肩背痛,咳嗽,氣喘。





靈臺穴


(10) 靈臺穴



(10) 靈臺穴 
[定位]在背部,當後正中線上,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
[主治]咳嗽,氣喘,項強,脊痛,身熱,疔瘡。





至陽穴


(9) 至陽穴 



(9) 至陽穴 
[定位]在背部,當後正中線上,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
[主治]胸脅脹痛,腹痛黃疸,咳嗽氣喘,腰背疼痛,脊強,身熱。




筋縮穴


(8) 筋縮穴 



(8) 筋縮穴 
[定位]在背部,當後正中線上,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
[主治]癲狂,驚癇,抽搐,脊強,背痛,胃痛,黃疸,四肢不收,筋攣拘急。





中樞穴


(7) 中樞穴



(7) 中樞穴
[定位]在背部,當後正中線上,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
[主治]黃疸,嘔吐,腹滿,胃痛,食慾不振,腰背痛。





脊中穴


(6) 脊中穴



(6) 脊中穴 
[定位]在背部,當後正中線上,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
[主治]腰脊強痛,黃疸,腹瀉,痢疾,小兒疳積,痔疾,脫肛,便血,癲癇。





懸樞穴


(5) 懸樞穴

 

(5) 懸樞穴 
[定位]在腰部,當後正中線上,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。
[主治]腰脊強痛,腹脹,腹痛,完穀不化,泄瀉,痢疾。





命門穴


(4) 命門穴 



(4) 命門穴 
[定位]在腰部,當後正中線上,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。
[主治]虛損腰痛,脊強反折,遺尿,尿頻,泄瀉,遺精,白濁,陽萎,早洩,赤白帶下,胎屢墜,五勞七傷,頭暈耳鳴,癲癇,驚恐,手足逆冷。





腰陽關穴


(3) 腰陽關穴 



(3) 腰陽關穴 
[定位]在腰部,當後正中線上,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。
[主治]腰骶疼痛,下肢痿痺,月經不調,赤白帶下,遺精,陽萎,便血。




腰俞穴


(2) 腰俞穴



(2) 腰俞穴 
[定位]在骶部,當後正中線上,適對骶管裂孔。
[主治]腰脊強痛,腹瀉,便秘,痔疾,脫肛,便血,癲癇,淋濁,月經不調,下肢痿痺。





長強穴


(1) 長強穴





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

期門穴


(14) 期門穴



(14)期門穴
[定位]在胸部,當乳頭直下,第6肋間隙,前正中線旁開4寸。
[主治]胸脅脹滿疼痛,嘔吐,呃逆,吞酸,腹脹,泄瀉,飢不欲食,胸中熱,咳喘,奔豚,瘧疾,傷寒熱入血室。




章門穴


(13)章門穴



(13)章門穴
[定位]在側腹部,當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。
[主治]腹痛,腹脹,腸鳴,泄瀉,嘔吐,神疲肢倦,胸脅痛,黃疸,痞塊,小兒疳積,腰脊痛。




急脈穴


(12) 急脈穴



(12) 急脈穴
[定位]在恥骨結節的外側,當氣沖外下腹股溝股動脈搏動處,前正中線旁開2.5寸。
[主治]疝氣,陰挺,****痛,少腹痛,股內側痛。





陰廉穴


(11) 陰廉穴



(11)陰廉穴
[定位]在大腿內側,當氣沖直下2寸,大腿根部,恥骨結節的下方,長收肌的外緣。
[主治]月經不調,赤白帶下,少腹疼痛,股內側痛,下肢攣急。




足五里


(10) 足五里



(10) 足五里
[定位]在大腿內側,當氣沖直下3寸,大腿根部,恥骨結節的下方,長收肌的外緣。
[主治]少腹脹痛,小便不通,陰挺,睾丸腫痛,嗜臥,四肢倦怠,頸癧。





陰包穴


(9) 陰包穴



(9) 陰包穴
[定位]在大腿內側,當股骨上髁上4寸,股內肌與縫匠肌之間。
[主治]月經不調,遺尿,小便不利,腰骶痛引小腹。




曲泉穴


(8) 曲泉穴



(8) 曲泉穴
[定位]在膝內側,屈膝,當膝關節內側端,股骨內側髁的後緣,半腱肌、半膜肌止端的前緣凹陷處。
[主治]月經不調,痛經,白帶,陰挺,陰癢,產後腹痛,遺精,陽痿,疝氣,小便不利,頭痛,目眩,癲狂,膝臏腫痛,下肢痿痺。




膝關穴


(7) 膝關穴



(7) 膝關穴
[定位]在小腿內側,當脛骨內髁的後下方,陰陵泉後1寸,腓腸肌內側頭的上部。
[主治]膝臏腫痛,寒濕走注,歷節風痛,下肢痿痺。







中都穴

(6) 中都穴 




(6) 中都穴 
[定位]在小腿內側,當足內踝尖上7寸,脛骨內側面的中央。
[主治]脅痛,腹脹,泄瀉,疝氣,小腹痛,崩漏,惡露不盡。




蠡溝穴


(5) 蠡溝穴




(5) 蠡溝穴 
[定位]在小腿內側,當足內踝尖上5寸,脛骨內側面的中央。
[主治]月經不調,赤白帶下,陰挺,陰癢,疝氣,小便不利,睾丸腫痛,小腹痛,腰背拘急不可俯仰,脛部酸痛。





中封穴


(4) 中封穴




(4)中封穴 
[定位]在足背側,當足內踝前,商丘與解溪連線之間,脛骨前肌腱的內側凹陷處。
[主治]疝氣,****痛,遺精,小便不利,黃疸,胸腹脹滿,腰痛,足冷,內踝腫痛。




太衝穴


(3) 太衝穴 




(3) 太衝穴 
[定位]在足背側,當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。
[主治]頭痛,眩暈,疝氣,月經不調,癃閉,遺尿,小兒驚風,癲狂,癇證,脅痛,腹脹,黃疸,嘔逆,咽痛嗌幹,目赤腫痛,膝股內側痛,足跗腫,下肢痿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