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

整椎DIY -- 滾背


整椎 DIY -- 滾背

每天替客人做按摩,發現大多數的毛病都是出於脊椎上.( 頸部,背部,骶骨部).大多數人的脊椎多多少少都有彎曲不正,所以才有些毛病,可能是平常生活上累積的習慣造成,像站立歪斜或坐姿不端正、習慣性翹腳、長時間坐在電腦前等...都會造成我們脊椎歪曲不直,脊椎一旦彎曲歪斜,很多毛病會跟著來.因此特意在網上找來一個滾背動作,這個動作可以矯正脊椎,甚至有人長了骨刺也可以治癒哦!每天勤快108下(來回一次算一下),骨刺免開刀,不用快、慢慢作,矯正脊椎自己來!矯正脊椎的方式很多種,此為其一,不吃藥、不打針,簡易可行。希望大家可以跟著做來鍛鍊一下你的脊椎.

以前我也會習慣性翹腳,習慣養成了,真不是一下子就改掉的,真的是破壞容易建設難喔,沒事滾滾背可以幫助矯正,記得地上要舖墊子以免傷到,別在沙發或彈簧床上滾。廢話小說:來做吧!

動作(一)



1.併腿屈膝坐在地上,兩手環抱住小腿,自然呼吸別太急促,收腹拱背,身體往後從尾椎、腰椎一節一節觸及地面,剛開始腳還先不用越過頭,多做幾下後再視自己身體狀況,然後滾到胸椎、頸椎,腳尖朝上,漸漸地雙腳越過頭,腳打直腳尖著地。稍用點力一蹬就有衝力幫助往後,腳也能順勢越過頭而腳尖著地了。雙手環抱小腿下方一點會較有力。

2.躺在地上,兩腳屈膝,兩手環抱住小腿,抬頭收腹拱背,身體往後從尾椎、腰椎、胸椎一節一節碰觸地面,如此前後滾過來滾過去。

“滾背”這個動作可以矯正脊椎,基於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,體質也有差異,並非人人可以輕鬆“滾”如果真的做不到就不能太勉強,滾背這個動作若無法將腳越過頭可以練(動作二 )就好。有骨刺的人動作可更小更慢些。

動作(二)



對於己經有駝背的人可以滾背嗎?
可以的,但要慢慢地輕輕前後搖擺即可。或者頭不抬起直接躺在地上,抱著腳彈動就好,老人家這麼做就可以了。


人體除了特定器官外,全部都受脊髓神經所支配,如果各個支配器官神經與脊髓之間傳導暢通無阻,各個器官就可發揮正常,一旦脊髓神經系統受壓迫便容易病變,每一椎個別供應人體各個部位。 


頸椎 1C:供應部位是頭部血管、大腦垂體、面部、腦部、中耳、內耳、交感神經系統;神經受壓的結果會頭痛、神經過敏、失眠症、高血壓、神經桄惚、眩暈、週期症、健忘症、倦怠。

頸椎 2C: 供應部位是眼神經、耳神經、竇、舌、額頭、乳突骨;神經受壓後果:鼻竇炎、過敏症、重聽、眼疾、耳痛、昏眩、某種眼盲、斜眼、耳鳴....

頸椎 3C:供應部位:額、外耳、面骨、牙、三叉神經;神經受壓後果:神經痛、痤瘡、濕疹

頸椎 4C:供應部位:鼻、唇、口、耳、咽管;神經受壓後果:乾草熱、卡地、耳聾、增殖腺炎

頸椎 5C:供應部位:聲帶、頸部脖體、咽;神經受壓後果:喉炎、嘶啞、咽喉炎

頸椎 6C:供應部位:頸部肌肉、肩部、扁桃腺;神經受壓後果:頸部僵硬、上臂疼痛、扁桃腺炎、百日咳、哮喘

頸椎 7C:供應部位:甲狀腺、肩、肘骨囊;神經受壓後果:滑囊症、傷風、甲狀腺症狀

頸椎 8C:供應部位:氣管;神經受壓後果:氣管炎、前背、內側小指


胸椎 1T:供應部位:手臂以下部位、食道、氣管;神經受壓後果:支氣管性氣喘、咳嗽、呼吸不順、手腕疼痛

胸椎 2T:供應部位:心臟、包括冠狀動脈及瓣膜;神經受壓後果:功能性心疾、胸痛

胸椎 3T:供應部位:肺、氣管、胸膜;神經受壓後果:支氣管炎、肺炎、肺充血(胸膜炎)、流行性感冒

胸椎 4T:供應部位:膽囊、膽管;神經受壓後果:膽囊疾病、帶狀��疹、黃疸

胸椎 5T:供應部位:肝、太陽神經叢、血液;神經受壓後果:肝疾、發熱、低血壓、貧血、循環不良、關節炎

胸椎 6T:供應部位:胃;神經受壓後果:神經性胃炎、消化不良、胃灼熱

胸椎 7T:供應部位:胰臟、十二指腸;神經受壓後果:糖尿病、胃炎

胸椎 8T:供應部位:脾;神經受壓後果:抵抗力減低

胸椎 9T:供應部位:腎上腺;神經受壓後果:過敏症、蕁麻疹

胸椎 10T:供應部位:腎;神經受壓後果:腎病、倦怠、腎盂炎、腎炎

胸椎 11T:供應部位:腎、輸尿管;神經受壓後果:痤瘡、小丘疹、癤等皮膚病濕疹

胸椎 12T:供應部位:小腸、淋巴系統、輸精管;神經受壓後果:風濕痛、氣痛、不孕症

腰椎 1L:供應部位:大腸、腹股溝;神經受壓後果:便秘、結腸、痢疾、腹瀉、疝氣 

腰椎 2L:供應部位:盲腸、腹部、大腿;神經受壓後果:盲腸炎、痛性痙攣、呼吸困難、靜脈曲張 

腰椎 3L:供應部位:生殖器官、子宮、膀胱、膝;神經受壓後果:膀胱病、月經不調、小產、膝痛 

腰椎 4L:供應部位:前列腺、腰部肌肉坐骨神經;神經受壓後果:坐骨神經痛、腰痛、排尿困難、頻尿 

腰椎 5L:供應部位:小腿、踝、腳;神經受壓後果:腿部血液循環不良、腿無力、足踝腫痛 

薦椎 S1~ S5:供應部位:骨盤、臀部、攝護腺;神經受壓後果:薦骼關節病變、脊椎彎曲

尾骨 Co4:供應部位:直腸、肛門;神經受壓後果:痔瘡、搔癢症、尾骨疼痛 


溫馨提示:
背部脊椎 ( 頸部,背部,骶骨部)有毛病,除了可能是脊椎歪曲不直原因外,也有可能是身體臟腑異常搞出來的毛病!






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

面部診斷表


"面子問題"剖析

面部顏色變化。長斑生皺、出現痤瘡等提示了臟腑的健康狀況,和先天臟腑功能的強弱部位,有助於判斷健康發展的趨向。可參考以下面色診斷規律。


照鏡子看健康

中醫早就指出 “ 臟藏於內,而形於外“ 望而知之謂之神 。面部既是整體的組成部分又是整體的縮影,面部經脈與五臟六腑相連,各臟腑器官的病理變化都在面部有所表現。面部皮膚就像一面鏡子,直接反映人的生命活力和健康狀況。運用中醫的基礎理論,破譯其中的規律。每天照鏡子時,仔細觀察可以很方便的了解體內臟腑器官的變化。


面色提示的健康信息

面色紅潤有光澤是臟腑功能正常,身體健康的標誌。當臟腑某些功能失調,氣血不足或血液
中代謝產物聚積、排泄障礙,導致氣血運行受阻時,面色就可能受影響而發生改變。

中醫認為五色與五臟有著內在的聯繫,五色對應五臟。一般的規律是:心與紅,肺與白,脾與黃,肝與青,腎與黑相對應。

五色診斷需要與光澤相結合綜合判斷,光澤度反應身體的健康狀況;正氣充足,面色光澤、滋潤;下氣不足,面部缺乏光澤。面色也體現體內環境的寒熱狀況。青黑為痛,黃赤為熱,白為寒。

根據面色和光澤度,可以判斷體質特點皮功能較弱的部位 




面部皮膚、形態分區望診

為什麼每個人出現的第一道皺紋不都在同一個地方?為什麼每個人長斑長痘的部位都不一樣?面部的斑痘不是什麼大病,但同一部位拚復出現久治不癒的斑痘,則是肌體健康的信
號。通過下表的分析就一切都明白了。

人體的面部皮膚變化及五官形態色澤可以反映身體是否健康。觀察面部色斑、痤瘡出現的部位、具體形態及異常色澤出現的具體部位,並結合此部位的循行經脈、對應的全息穴位,對號入座,順藤尋根,可以幫助判斷導致這些現像深層的髒腑病因及病變的性質,進而有助了解全身狀況,判斷亞健康的部​​位,提前發現潛在疾病。















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

經絡特效穴 -- 交會穴


經絡特效穴

   郄穴         原穴         募穴          絡穴         五腧穴         背俞穴     
  八會穴         脈交會穴        下合穴        交會穴  

交會穴:

交會穴是指兩經或數經相交會合的腧穴。其中主要的一經即腧穴所歸屬的一經稱為本經,相交會的經稱為他經。交會穴的分佈多在頭面、軀幹部位。

交會穴不但能治本經的疾病,還能兼治所交會經脈的疾病。

如: 三陰交 (交會穴與足少陰腎和足厥陰肝經的經脈相交會)是足太
         陰脾經的經穴,又與足少陰腎和足厥陰肝經的經脈相交會,它
         不但能治脾經病,也能治療肝、腎兩經的疾病。這就是交會穴
         的特點。


如:關元 (交會穴與足三陰經相交會)
        中極 (交會穴與足三陰經相交會)是任脈的經穴,又與足三陰經相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交會,這樣既可以治任脈的疾患,又可治足三陰經的疾患;


如:大椎 (交會穴與手足三陽相交會)是督脈的經穴,又與手足三陽相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交會,它既可治督脈的疾患,又可治諸陽經的全身性疾患;









經絡特效穴 -- 下合穴


經絡特效穴


下合穴:

下合穴 ,又稱六腑下合穴。
指; 胃合於足三里(下合穴) (治療胃脘痛)
         大腸合於巨虛上廉,
         小腸合入於巨虛下廉,
         三焦合入於委陽,
         膀胱合入於委中央,
         膽合入於陽陵泉

因大腸、小腸、三焦三經在上肢原有合穴,而以上六穴都在下肢,為了區別,故以 下合穴 名。

其理論根據 六腑皆出足之三陽,上合於手者也 大腸、小腸皆屬於胃 ,所以,大腸、小腸的下合穴在胃經上;

  委陽,三焦下輔俞也,此足太陽之別絡也。膀胱主藏津液,三焦主水液代謝,故三焦與膀胱關係密切,因此,三焦的下合穴在膀胱經上;

胃、膽、膀胱三經的合穴,本在下肢,因此,以上六穴稱為六腑下合穴。

下合穴是治療六腑病證的主要穴位。
如;足三里治療胃脘痛;
        下巨虛治療泄瀉;
        上巨虛治療腸癰、痢疾;
        陽陵泉治療厥;
        委陽、委中治療三焦氣化失常而引起的癃閉、遣尿。 




        手三陽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足三陽
小腸下巨虛(下合穴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膀胱委中(下合穴) 
大腸上巨虛(下合穴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足三里(下合穴) 
三焦委陽(下合穴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陽陵泉(下合穴)












經絡特效穴 -- 八脈交會穴


經絡特效穴



脈交會穴:

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脈氣相通的八個腧穴,稱為 “ 八脈交會穴 ”。均分佈在肘膝以下。

由於奇經與正經的經氣以八穴相會通,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經病,又能治正經病。如:公孫通衝脈,故公孫既能治足太陰脾經病,又能治衝脈病關通陰維脈內關通陰維脈,故內關既能治手厥陰心包經病,又能治陰維脈病。

由於奇經與正經的經氣以八穴相會通,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經病,又能治正經病。 如:公孫通衝脈,故公孫(既能治足太陰脾經病,又能治衝脈病關通陰維脈) 內關通陰維脈,故內關(既能治手厥陰心包經病,又能治陰維脈病)“ 八脈交會穴 ”八穴,臨床上常採用上下相應的配穴法,

如:公孫配內關(治療胃、心、胸部病症和瘧疾),
        後溪配申脈(治內眼角、耳、項、肩胛部位病及發熱惡寒等表證),
        外關配足臨泣(治療外眼角、耳、頰、頸、肩部病及寒熱往來證),
        列缺配照海(治咽喉、胸膈、肺病和陰虛內熱等)。


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得八穴相互交會的關係是:

公孫 足太陰脾經 通過足太陰脾經入腹會於關元,與衝脈相通;
(會合部位;衝脈、胃、心、)

照海 足少陰腎經  通過足少陰腎經循陰股入腹達胸,與陰蹺脈
相通;(會合部位;陽蹺)

申脈 - 足太陽膀胱經通過足太陽膀胱經,與陽蹺脈相通 ;
(會合部位;帶脈)

足臨泣 - 足少陽膽經 通過足少陽膽經過季脅,與帶脈相通;
(會合部位;帶脈)




內關 - 厥陰心包經  通過手厥陰心包經起於胸中,與陰維脈相通;

(會合部位;陰維)

列缺 - 手太陰肺經 - 通過手太陰肺經循喉嚨,與任脈相通。
(會合部位;陰蹺)

外關 - 手少陽三焦經  通過手少陽三焦經上肩循天髎,與陽維脈
相通;(會合部位;陽維目外眥、頰、頸、耳後、肩)

後溪 - 手太陽小腸經  通過手太陽小腸經交肩會於大椎; 
(會合部位;督脈目內眥、項、耳、肩) 與督脈相通;












經絡特效穴 -- 八會穴


經絡特效穴


八會穴:

 八會穴是指臟、腑、氣、血、筋、脈、骨、髓等精氣所會聚的腧穴。

八會穴 與其所屬的八種臟器組織的生理功能有著密切關係。

因此,在治療方面,凡與此八者有關的病證均可選用相關的八會穴來治療另外, 熱病在內者,取其會之氣穴也 "八會穴"還能治某些熱病。 

如:章門(肝經 )為臟之會穴,因五臟皆禀於脾,為脾之募穴也;      
        中脘(任脈)為腑之會穴,因六腑皆禀於胃,為胃之募穴也;       
        膻中(任脈)為氣之會穴,因其為宗氣之所聚,為心包之募穴也;
        膈俞(膀胱經)為血之會穴,因其位於心肝俞穴之間,心主血,   
        肝藏血故也;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 大杼(膀胱經)為骨之會穴,因其近於椎骨(柱骨之根)故也;           


        陽陵泉(膽經)為筋之會穴,因其位於膝下,膝為筋 之府也;             
        懸鐘/(膽經)為髓之會穴,因其屬於膽經,膽主骨所生病,  
        骨生髓故也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 太淵 (肺經)為脈之會穴,因其為手太陰經之原,居於寸口為脈 
        之大會也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