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9月13日 星期四

手太陽小腸經


手太陽小腸經

手太陽小腸經 主治所發病症 :本經起於手小指尺側端少澤穴,沿手背、上肢外側後緣,過肘部,到肩關節後面,繞肩胛部,左右交會並與督脈在大椎穴處相會,前行入缺盆,深入體腔,絡心,沿食道,穿過膈肌,到達胃部,下行,屬小腸。其分支從面頰部分出,向上行於眼下,至目內眥,經氣於睛明穴與足太陽膀胱經相接。

本經異常變動就表現為下列病症:咽喉痛,頷下腫不能回顧,肩部痛得像牽引,上臂痛得折斷。◎小腸經如果出問題,很容易產生腰椎病、頸椎病、三叉神經痛、老年性疾病等

本經腧穴主治方面所發生的病症:耳聾、眼睛昏黃,面頰腫,頸部、頷下、肩胛、上臂、前臂的外側後邊痛。 



十二時辰養生之未時◎對應時辰:100pm ~ 300pm ——小腸經當令

下午一點到三點是小腸經當令的時間。小腸主要負責吸收,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消化後的食物營養,然後把它分配給各個臟器。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,所以午餐一定要在1點之前吃完,這樣小腸才能夠在其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吸收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。

 【本經循行】 
①起始於小指外側末端(少澤),沿手掌尺側(前谷、後溪),上向腕部(腕骨、陽谷)
②出尺骨小頭部(養老),直上沿尺骨下邊(支正)
③出於肘內側當肱骨內上髁和尺骨鷹嘴之間(小海),向上沿上臂外後側。
④出肩關節部(肩貞、臑俞),繞肩胛(天宗、秉風、曲垣),交會肩上(肩外俞、肩中俞;會附分,大杼、大堆)。 
⑤進入缺盆(鎖骨上窩),散絡於心,沿食道,通過膈肌,到胃(會上脘、中脘),屬於小腸。
上行的一支: 
⑥從缺盆上行,沿頸旁(天窗、天容),上向面頰(顴髎,到外眼角(會瞳子髎);彎向後(會和髎),進入耳中(聽宮)
又一支脈: 
⑦從面頰部分出,上向顴骨,靠鼻旁到內眼角(會睛明,接足太陽膀胱經)
⑧此外,小腸與足陽明胃經的下巨虛脈相通。 

【本經穴】 

少澤(),前谷(),後溪(),腕骨(),陽谷(),養老(),支去(),小海(),肩貞,臑俞,天宗,秉風,曲垣,肩外俞,肩中俞,天窗,天容,顴髎,聽宮。
【交會穴】 
大椎(督脈),上脘(任脈),中脘(任脈),睛明(足太陽),大杼(足太陽),附分(足太陽),和髎(手少陽),瞳子髎(足少陽)

[定位] 在小指末節尺側,距指甲角0.l寸。
[主治] 頭痛,目翳,咽喉腫痛,乳癰,乳汁少,昏迷,熱病。

[定位] 在手掌尺側,微握拳,當小指本節(5指掌關節)前的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。
[主治] 頭痛,目痛,耳鳴,咽喉腫痛,乳少,熱病。

[定位] 在手掌尺側,微握拳,當小指本節(5指掌關節)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。
[主治] 頭項強痛,目赤,耳聾,咽喉腫痛,腰背痛,癲狂癇,瘧疾,手指及肘臂攣痛。

[定位] 在手掌尺側,當第5掌骨基底與鉤骨之間的凹陷處,赤白肉際。
[主治] 頭項強痛,耳鳴,目翳,黃疸,熱病,瘧疾,指攣腕痛。

[定位] 在手腕尺側,當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。
[主治] 頭痛,目眩,耳鳴,耳聾,熱病,癲狂癇,腕痛。

[定位] 在前臂背面尺側,當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緣中。
[主治] 目視不明,肩、背、肘、臂酸痛。

[定位] 在前臂背面尺側,當陽谷與小海的連線上,腕背橫紋上5寸。
[主治] 頭痛,目眩,熱病,癲狂,項強,肘臂酸痛。

[定位] 在肘內側,當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處。
[主治] 肘臂疼痛,癲癇。

[定位] 在肩關節後下方,臂內收時,腋後紋頭上l寸。
[主治] 肩臂疼痛,瘰癧,耳鳴。

[定位] 在肩部,當腋後紋頭直上,肩胛岡下緣凹陷中。
[主治] 肩臂疼痛,瘰癧。

[定位] 在肩胛部,當崗下窩中央凹陷處,與第4胸椎相平。
[主治] 肩胛疼痛,氣喘,乳癰。

[定位] 在肩胛部,崗上窩中央,天宗直上,舉臂有凹陷處。
[主治] 肩胛疼痛,上肢酸麻。

[定位] 在肩胛部,崗上窩內側端,當臑俞與第2胸椎棘突連線的中點處。
[主治] 肩胛疼痛。

[定位] 在背部,當第1胸椎棘突下,旁開3寸。
[主治] 肩背疼痛,頸項強急。

[定位] 在背部,當第7頸椎棘突下,旁開2寸。
[主治] 咳嗽,氣喘,肩背疼痛,目視不明。

[定位] 在頸外側部,胸鎖乳突肌的後緣,扶突後,與喉結相平。
[主治] 耳鳴,耳聾,咽喉腫痛,頸項強痛,暴喑。

[定位] 在頸外側部,當下頜角的後方,胸鎖乳突肌的前緣凹陷中。
[主治] 耳鳴,耳聾,咽喉腫痛,頸項強痛。

[定位] 在面部,當目外眥直下,顴骨下緣凹陷處。
[主治] 口眼歪斜,眼瞼(目閏)動,齒痛,頰腫。

[定位] 在面部,耳屏前,下頜骨髁狀突的後方,張口時呈凹陷處。
[主治] 耳鳴,耳聾,聤耳,齒痛,癲狂癇。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